2017-04-11 44 views
-1

我想編寫一個輕量級PIC(顆粒單元)程序。通過「輕量級」,我的意思是不需要擴大規模:假設所有數據都可以同時適用於單個GPU設備的內存和主機系統的內存。不過,我希望它儘可能快。如何編寫一個有兩個階段的高效CUDA程序

問題是,PIC的典型結構是兩個階段的集成:場解算器和粒子推進器。工作流程如下: 初始化系統 - >推粒子 - >求解域 - >推粒子 - >求解域... - >輸出

下一個推粒子或求解域必須等到前一個求解域或推粒子完成。可能需要數百萬次迭代才能獲得最終輸出。

作爲測試,省略場解算器,顆粒推動器可被寫爲:

__device__ 
void push(Particle &par) { 
    // some routines to move a particle. same excecutiong time for every particle. 
} 

並使用kernel_1像這樣excecute它:

__global__ 
void kernel_1(int n, Particle* parlist) 
{ 
    int i = blockIdx.x*blockDim.x + threadIdx.x; 
    if (i < n) { 
     push(parlist[i]); 
    } 
} 

在主循環

for (int i=0;i<M;i++) { 
    kernel_1<<<(n+255)/256, 256>>>(n, parlist); 
} 

M是需要的迭代次數。但是,性能非常慢:在採用八核英特爾E5-2640 v3和Nvidia Quadro m4000的系統上,CUDA使用openmp提供了與純CPU版本類似的性能。對於10,000,000的粒子數和M = 1000,大約需要10秒。

但是如果我移動循環到內核:

void kernel_2(int n, Particle* parlist) 
{ 
    int i = blockIdx.x*blockDim.x + threadIdx.x; 
    if (i < n) { 
     for (int i=0;i<M;i++) { 
      push(parlist[i]); 
     } 
    } 
} 

kernel_2<<<(n+255)/256, 256>>>(n, parlist); 

出於同樣的M = 1000,只需要100毫秒,這是一個10000%的加速。我已經驗證兩種情況下的結果是相同的和正確的。也許M次運行內核的調用成本太高。

將循環移入內核的性能改進非常令人難以置信。對於第一種情況,可以很容易地添加字段求解器:只需編寫一個新的內核並在主循環中順序執行兩個內核。然而,表現應該是藥物。

我發現很難在第二種情況下添加字段解算器例程:在沒有多次調用內核的情況下,塊之間似乎沒有同步機制,但字段解析器必須等待,直到所有粒子被推入,必須將其分配到不同的塊(因爲粒子的數量非常高)。

那麼是否有可能在一個內核中實現兩階段迭代?性能增益太多,不容忽視。

編輯: 我發現的性能差異非常混亂:100毫秒和10秒的差別僅僅是一個單一的代碼行或循環的甚至序列。我已修改推()是一個小更復雜的(二維鮑里斯推杆):他們創建上

class Particle 
{ 
public: 
    float x, y;  //m 
    float vx, vy;  //m/s 
    float m;   //kg 
    float q;   //ee 
}; 

__device__ 
void run(Particle& par, float B) 
{ 
    float t, s, vpx, vpy; 
    t = (par.q*ee*B/par.m)*dt/2; 
    s = 2*t/(1+t*t); 
    vpx = par.vx+t*par.vy; 
    vpy = par.vy-t*par.vx; 
    par.vx += s*vpy; 
    par.vy -= s*vpx; 
    par.x += par.vx*dt; 
    par.y += par.vy*dt; 
} 

我創建1 n元素陣列的粒子和1 n元素浮子陣列B.主機和cudaMemcpy到設備。然後我檢查了以下三個內核的性能:

__global__ 
void kernel_A(int n, int m, Particle* parlist, float* Blist) 
{ 
    int i = blockIdx.x*blockDim.x + threadIdx.x; 
    int j; 
    if (i<n) { 
     for (j=0;j<m;j++) { 
      run(parlist[i], Blist[i]); 
     } 
    } 
} 

__global__ 
void kernel_B(int n, int m, Particle* parlist, float* Blist) 
{ 
    int i = blockIdx.x*blockDim.x + threadIdx.x; 
    int j; 
    float B; 
    if (i<n) { 
     B = Blist[i]; 
     for (j=0;j<m;j++) { 
      run(parlist[i], B); 
     } 
    } 
} 

__global__ 
void kernel_C(int n, int m, Particle* parlist, float* Blist) 
{ 
    int i = blockIdx.x*blockDim.x + threadIdx.x; 
    int j; 
    float B; 
    if (i<n) { 
     B = Blist[i]; 
     for (j=0;j<m;j++) { 
      run(parlist[i], B); 
      __syncthreads(); 
     } 
    } 
} 

__global__  
void kernel_D(int n, int m, Particle* parlist, float* Blist) 
{ 
    int i = blockIdx.x*blockDim.x + threadIdx.x; 
    int j; 
    float B; 
    if (i<n) { 
     B = Blist[i]; 
    } 
    for (j=0;j<m;j++) { 
     if (i<n) { 
      run(parlist[i], B); 
     } 
    } 
} 

__global__ 
void kernel_E(int n, int m, Particle* parlist, float* Blist) 
{ 
    int i = blockIdx.x*blockDim.x + threadIdx.x; 
    int j; 
    float B; 
    if (i<n) { 
     for (j=0;j<m;j++) { 
      run(parlist[i], Blist[i]); 
      __syncthreads(); 
     } 
    } 
} 

而且運行時間有很大不同。對於n = 10,000,000且m = 1000:

  • Kernel_A:7.6s
  • Kernel_B:66ms
  • Kernel_C:9.9S
  • Kernel_D:10.0S
  • Kernel_E:10.0S

這三個內核的結果完全相同並且正確(根據CPU版本進行檢查)。

我從官方的CUDA編程指南瞭解到,分支比較昂貴,所以kernel_C應該比kernel_B慢,但我懷疑差異是兩個數量級。我不明白的是爲什麼kernel_B比kernel_A執行得更好。 Kernel_B在kernel_A不需要訪問Blist 1000次,但是他們都需要訪問1000次的Parlist?爲什麼訪問Blist太慢?

內核_A,內核_D和內核_E具有相似的性能,這使我更加困惑:因此與kernel_B相比,額外的時間花在訪問Blist或sync上?

我想在我的PIC程序中實現kernel_B的性能。

回答

1

不,不可能在塊之間進行同步。通常,內核調用帶來的開銷並不重要。我可以想象,你的內核不夠大,無法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你的設備。如果你想檢查這個,你可以使用nvprof來分析你的程序並尋找瓶頸。

實現快速PIC代碼並不容易。你有沒有考慮過使用像PIConGPU這樣的庫?您可以在此鏈接下找到它:https://github.com/ComputationalRadiationPhysics/picongpu

+0

nvvp無法執行此操作,但您可以運行nvprof生成時間軸,然後運行nvprof --analyse-metrics生成度量信息。然後Nvvp可以使用這些信息來顯示瓶頸。甚至有一個引導模式,程序會告訴你在哪裏看。 – OutOfBound

+0

感謝您的回覆。你知道如何在內核級別進行配置嗎?我使用nvvp,只能花費多少時間在內核上,但是我希望在內核執行過程中看到花費在設備函數上的時間和花費在內核其他部分上的時間(如__syncthreads()) 。我編輯了這篇文章,明白爲什麼kernel_B執行得如此之好可能是我的問題的關鍵。希望你能提供更多的見解。 – Light

+0

至於皮蓬普,我已經檢查了它,它似乎太複雜,我的需求。我不需要跨設備數據傳輸等,我希望簡單的共享內存模型可以帶來更好的小規模probelms性能。 – Light

相關問題